一切都不曾重複,一切都獨一無二。
——法國龔古爾兄弟《資本》
我們的三位報導者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、成長經歷與性格特質。
貝多芬屬於先天聽損,需要藉由輔具才能「正常」的生活,在自我認同方面,他很相信自己的課業能力,但對於自己的外表沒有太多自信,追求愛情時屢屢碰壁;而蕭邦也是先天聽損,亦有使用輔具,個性溫和且平易近人,有過兩次的交往經驗,現在正在與第二任女友交往中;最後一位則是拉赫曼尼諾夫,他是三者中唯一後天聽損的報導者。然而,他並不認為自己是「聽損者」,對他來說,自己只是聽力不太好,沒有到障礙的程度,也未使用輔具。
我們期望藉由訪談這三位特色各異的報導者,理解他們表述自己的方式。無論是在現實生活抑或是社群平台上,他們如何去建立親密關係?或者他們又是如何的去建構他們的對外形象?而我們藉由這樣的背景故事與研究場域,漸漸地在清晰我們所探究的「聽損者」到底是誰?他又能夠呈現出什麼樣貌?
Comments